校徽釋義

 

 

 金洋國小校徽釋義

 

一、設計內容:

   () 彩虹:三民主義是我國的教育宗旨

() 金洋:五育均衡發展是培養兒童的搖籃

() 幼苗:斯土有愛,六年薰陶,日益茁壯

() 青山:活潑開朗,培養身心健全的國民

() 輪廓:
  1.
代表山地偏遠小學

 
2.
代表智仁勇三達德兼備

二、象徵意義:

   主義高懸  金洋育苗

三、    設計日期:八十二年十月吉日

四、   設計者:游通安、劉珀伶及八十二學年度全體教職員工 

 

藤編

 

 

 

金洋國小傳統藝術 ——藤編簡介

一、材質:竹、藤、柳葉、月桃、麻。

二、技法:透孔六角編、三角編、十字編、方格編、斜紋編、紋編、螺旋纏繞等。

三、種類:竹籐編背簍、魚籠、魚筌;藤編菸草袋、衣籠、濾酒器、笊、盛籃、背帶、藤帽;月桃蓆麻織漁網、背帶等。

 

 

編織

  

金洋國小傳統藝術 ——編織簡介

南澳鄉為台灣原住民泰雅族所居之地,是優秀民族,與大自然為伍,勤奮耐勞,勇敢純樸。

但因時代、環境、社會的變遷,原住民在物質文明富裕中,使祖先的優良傳統文化、藝術,漸漸失去了它獨有的風格。若不加以維護,泰雅文化將在地球上消失,這不僅是族人的損失,亦是我中華民族文化資產的損失,如何讓它
完整的保存,繼而發揚光大,這是我們現代泰雅人 的責任。

為保存延續泰雅傳統文化、藝術,及配合政府推展傳統藝術薪傳政策,本校以泰雅族傳統藝術文化中的織布、藤編等項目,為本校傳統藝術傳承之重點。由於上級單位的積極推展及經費的補助,再結合地方熱心人士及本校全體同仁的參與,方能將這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給下一代,使泰雅文化內涵,從學校落實在學生的認知意識裡,內化於心靈
之中。

本校實施傳統藝術薪火相傳編織活動

泰雅織布推展活動沿革

81學年度擬定本活動計畫,並向縣政府申請經費。

82學年度開始實施本計畫,並列為宜蘭縣推展傳統藝術薪傳活動之學校。

83年5月本實施活動成果 (泰雅織布),於縣立文化中心展覽室中展出。

84年6月配合全縣龍舟賽,於冬山河親水公園中展覽,深受讚揚。

84年6月為使本藝術活動推展至社區,向上級爭取經費,辦理推展社區文化活動,以泰雅織布及山地泰雅舞為主,深受社區民眾喜愛與參與。

84年6月配合全縣龍舟賽,於冬山河親水公園中展覽,深受讚揚。

 

 
 

 

傳統歌謠

 

 

金洋國小傳統藝術 ——歌謠簡介

原住民的歌聲嘹喨高亢、文化別具風采,歌聲與文化同為原住民鮮明而傲人的標記。但因時代、環境、社會的變遷,原住民在物質文明富裕中,使祖先的優良傳統文化、藝術,漸漸失去了它獨有的風格。若不加以維護,泰雅文化將在地球上消失,這不僅是族人的
損失,亦是我中華民族文化資產的損失,如何讓它完整的保存,繼而發揚光大,這是我們現代泰雅人 的責任。 

為保存延續泰雅傳統文化、藝術,及配合政府 推展傳統藝術薪傳政策,本校以泰雅族傳統藝術文化中的織布、藤編與歌謠等項目,為本校傳統藝術傳承之重點。由於上級單位的積極推展及經費的補助,再
結合地方熱心人士及本校全體同仁的參與,方能將 這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給下一代,使泰雅文化內 涵,從學校落實在學生的認知意識裡,內化於心靈之中。

 

老金洋尋根之旅

 

老金洋尋根之旅92.3.13~3.15

 

 

踏著先民的腳步

我們尋找一種族人間濃厚的情感

縱橫於山水間

那是剪不斷的臍帶

峭壁間迴旋著祖靈的呼喚

來了!我們回來了!

大家在出發前幾天一直祈禱著天氣可以好轉,因為我們三天的尋根之旅由澳花村旁的和平北溪上溯,若再繼續下雨,要帶著五、六年級的男孩渡河而過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好在天公做美,大家的虔誠讓我們可以如期出發。前蜂部隊是我們學校愛釣魚的總務主任勝雄和二名村裡的獵人,他們已在活動前一天動身前往老金洋要。

 

【孩子的期望】

  「我希望這次去老金洋可以看到以前阿公、阿媽住的地方,去那裡看老金洋美麗的風景,雖然我們全班都生病了,智利昨天還去吊點滴……我們希望病趕快好,這是一個好機會,不去會很可惜……

    早上720分從金洋村坐著發財小貨車到澳花,蘇花公路上的砂石車呼嘯,不久就會更遠離文明,雖然我們本來就生活在群山中,但是老獵人口中如飛機場般大的河谷,山羊、山羌成群,溪中的苦花像手臂一樣長……老金洋的傳說與神祕讓我們更加期待能親眼看到老金洋的一切。

    車過澳花村繼續前行往和平北溪採礦場方向進,這裡有幾條叉路分別到不同區域的採礦區,要取靠右往主要溪流的方向,這裡的通行道路都是開採砂石的廠商所堆挖出來的,漫天飛塵,可以想像每當颱風來時,濤濤泥水來襲的可怕。一路前行會遇到在溪旁的一小型開砂機,要不懷疑地從中間經過,順沿河床而下,不到2分鐘就到了下車處,眼前翻滾灰黑的河水從來來往往的砂石車中流到太平洋,忙碌的直昇機「咑…………」在我們頭頂迴旋著。風聲、河水夾雜著現代的機械聲,沒有一刻停歇的忙碌。

     每個獵人背著傳統籐製的簍子(Kili)與長槍快速地上路,通常獵人是不背那麼多裝備與食物的,他們頂多背帆布、要吃的米,以前的老獵人會帶地瓜或香蕉飯。但這次的成員多了學校的老師與小朋友,所以金洋的獵人們更有使命地多背了沈重的帳篷、鍋具和一堆的罐頭。

在下車處即要往右橫渡到對岸的獵徑,此路徑經常有人經過,所以路跡明顯,兩旁紫花藿香薊帶來春天新鮮的氣息,約行15分鐘出小徑往左橫渡。河岸前方公路上儘是碎石傾瀉的山壁,即使覆蓋在山壁上綠色套網一點也彌補不了採礦後山壁缺塊的突兀。

 



 

【我們在三月來】

我們選擇在3月來,天氣較暖和,同時也避免梅雨季時河水暴漲,渡河不易。今天雨量算少,但涉水深度也深及臀部,金洋的獵人們一個人帶一個小朋友手牽手渡溪,孩子們興奮的心像白白的浪花,充滿原住民在山野裡的奔放。河谷往右轉折約步行約30分鐘後可見台電工程的流籠,一路渡河數次後約上午1030分,學校裡唯一的在地老師,Loby告訴說:「以前這裡長了很多又粗又大的竹子,中間的河島就是太魯閣族與我們族人分界限,誰超過了,就會被砍頭……」歷世的物換星移,原來在這裡的竹林被一次又一次的大水沖毀,剩下的是芧草及苧麻科植物的台地,還有曾經在這裡令人血脈噴張的傳說。

過半小時,看到左側一大片岩壁上的噴漆字就要從此直上攀過巨石,大夥兒在巨石上休息,一位年輕獵人指著左側不遠處被溪水侵蝕一大半沈積台地說著「那就是山羊、猴子會出沒的地方!」孩子們睜大眼睛看著,真希望會有一隻野生動物從裡冒出來。越過岩區後是一小片的沙洲,跨過右邊被燒焦的漂流木,冰涼的河水冷卻了剛剛被太陽燒烤的酷熱。到了中午1150分可見清徹的溪水蜿蜒地在右側溪谷裡,當然這裡就是我們午餐的地點,也是第一個匯流口,順著可愛清徹的小溪而上,有一個小小的深潭,孩子們就在上方的小瀑布上釣魚。吃完泡麵,很快就動身了,40分鐘後遇到一個已架設好繩子的橫渡點,石壁上噴著「大家加油!」的字樣,水流湍急。再過半小時經過一完整工寮,但無法在去程時一眼看到,不過在入口處有一棵很大的無患子長在石頭上,相傳以無患樹的木材製成的木棒可以驅魔殺鬼,沙地上滿地的無患子,Loby教孩子們如何用無患子洗手,只是這樣無污染的洗滌方式已顯少有人使用。

2:20分又遇一條支流,我們過此支流再沿著河階台地而上,續往右行,兩旁的大理岩峽谷迴然與一路的景觀相異,由河水深切大理岩層所形成的峽谷,宛若一道巨大閘門矗立在狹小的河床上,在過閘門後二十公尺處的右側山壁有一個蝙蝠洞,但現在已有沙堆幾乎堆滿洞口,也沒有任何蝙蝠。已320分,較常來的獵人警告我們不可在此停留,因為隨時會有落石,河道變窄,河水相對較急促,幸好現在是枯水期,大人們還可以站在波濤洶湧的溪水中協助小朋友安全渡河。

 

 

【莫很溪】 

只約20分鐘我們就到了莫很溪。「這裡的水溫較高,所以苦花的顏色較白,下游的水溫低,所以苦花的顏色較深,不過它們一樣都很笨……」獵人哈勇葉一邊把釣到的苦花塞到保特瓶,一邊得意地著說著。不到二十分鐘保特瓶就已半滿,有些肥美的苦花已經無法直接從開口塞進去,要開另一個小洞。這裡的溪水有些混白色,溪底是細細的黃泥,一過溪時就可看見腳邊四處游散的苦花群,從這裡上溯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到莫很溫泉,聽說溫泉是用噴的,而且上游的苦花更多,晚餐的魚有了著落,溪谷冷冽的山風催促著我們往營地出發。

到了獵人們口中的飛機場,這裡視野遼闊,寬約一公里的河谷,野生動物的腳印隨處可見,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馬望峰和炮臺山互相對望,獵人說這個大崩壁是日本人當時從炮臺山上用火炮轟炸結果,馬望峰大崩壁下的巴博凱凱社也早已被土石流所淹沒,以前的族人曾在這一片廣闊的河谷台地上耕種小米,不過大部分的居民還是住在山上的部落,來來回回的山路更增加了以前耕種的辛勞,尤其是婦女,若要照顧孩子還要背著小孩上山、下山。

下午雲霧環繞著溪谷旁的中級山,諾大空曠的河床上多了金洋子們的足跡與隨處可見的山羊腳印交錯著,幾個孩子互開玩笑地要問山羊是從花蓮來還是從宜蘭來。我們正走在土石流乾涸堆積的沙石台地上,一但下大雨這些堅硬的土塊將會變成「流動河床」。

564峰下的平緩溪谷是我們紮營的地點,只有小小一條不到一公尺半寬的溪水是我們主要的水源,平靜地幾乎感受不到它在流動。我們到了營地已是下午5點,獵人們早已熟練地升起熊熊烈火準備晚餐,此時卻飄著斜斜細雨,增添向晚涼意,一天將近六小時路程的疲備,孩子們在吃完晚餐後很快就累了,紛紛在帳篷裡東倒西歪的進入夢鄉,不知在這塊祖先們曾生活的土地上,孩子們會做什麼夢!不見月光,夜晚的篝火未息,一直陪我們到天明。

    一大早獵人哈勇就忙著煮子米準備醃苦花,苦花在釣上之後用鹽醃過可以保持肉的彈性與甜味,小米只要煮到半熟再用冷水冷卻、擠乾就可以和苦花一起醃, 回去再放到罐子裡密封起來,約三、四天後就可食用。哈勇說:「從小我就喜歡跟著父母學習如何料理山上的食物,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很有趣。」醃好的苦花和冷飯一起吃,古老的口味真使人懷念!

  

 

 

【尋找舊金洋】

    濃厚的雲層重重的壓在群山間,為了安全起見,孩子們就到芳北山尾稜左側溪谷裡釣魚,山櫻山(1872M)和大和山(1414M)間的數條稜線上,就是許多舊部落的起源地,以前居民對外的主要路線是從這裡步行約三至四小時,到太平山分四段坐蹦蹦車到土場再到羅東。校長請獵人阿不拉帶我們到從前山上的部落,阿不拉民國三十八年生,一直到十二歲才離開這裡。我們從營地出發後約不到30鐘路程,往河谷右邊的一條稜線往上切,上切點的入口是一個河凹,有一個小沼澤在那兒。阿不拉詳細地描述以前學校的樣子,最先的校舍是由日本人興建,後來因為颱風校舍全毀,當時村長集合村裡的壯丁用竹子、芧草建立學校,連桌椅也是用竹子做的,村長的堅持讓這個離文明好遠的山上有一所學校,讓這裡的孩子可以繼續接受教育,更辛苦的是這裡的校長、老師們,平均一個學期才可以回去一次。所有的課本或老師要用的物品都是由工友耗費體力從太平山那兒背過來。阿不拉感嘆地說以前的村子向心心力強,不分彼此,很願意一起分工合作,但現在卻找不到以前的樣子,大家都各忙各的。

    鹿野忠雄在【台灣原住民的鄉土觀念】中,就曾提泰雅族的土地,是為其部落所共有,而且有公有地和私有地之分,儘管是高山僻遠的不毛之地,也有其關係確立的所有權,至於土地的範圍,而且互不侵犯。

    沿著稜線陡上,一路都有林務局植林的楓香樹,看見野櫻花的紅色果實一點一點地掛在翠嫩的枝頭,真令人驚豔。約二十分鐘就到了一個台地,這裡以前種地瓜,原住民會把土裡的石頭撿起來堆成一崁一崁的踣崁,除了整地方便耕種外,一方面也可防止豪雨所造成的土石流。山路崎嶇難行,我們走的路似乎是山羊的行徑,舊部的癈墟靜靜躺在平坦的台地,一層一層地沿稜線而上。茂密的蕨類幾乎把四周的遺址所淹沒,隨著獵人的腳步前行,我們找到比人還高的石牆,依舊矗立在這蠻荒的森林裡。此時就在不遠處傳來山羌的叫聲,這裡林木蒼翠、群山爭秀,曾經把數個部落孕育在與世無爭的自然中。

    近午時分,我們望著對面遠山的稜線,老金洋就在上面,校長Haya實在很想上去,但因時間的限制,我們要和孩子們會合,只好心有不甘的作罷。Haya自從長大後就很少爬山,可以說是新一代泰雅族的文人,他開明的作風,讓我們有機會和孩子來這裡。阿不拉叫我們自己先下山,他則去尋找山羌的蹤跡,若是沿途有什麼狀況,或是迷路了,只要大叫他就會趕來了。好不容易下山卻找不到孩子們在哪釣魚,快到一點了,肚子餓得沒力氣,我們決定折返,後來遇到阿不拉才知我們走錯了方向,從下山處要往左側到他們釣魚的溪谷,路程約10分鐘就到了。狼吞虎嚥地吃完大家幫我們留的午餐,躺在河邊的大石上享受風濤流水,「啾!啾!」斯文豪氏赤蛙的鳴叫聲雖然向亮,也無法阻止矇矓的睡意。

    今天的行程愜意,回到營地還沒吃晚餐,月亮很快的昇起,晚上800獵人們好像游擊隊,分組、分路線準備好整裝待發。由於安全上顧慮,孩子們在營地裡守火等待,四周漆黑,對岸的山谷裡,山羌的警告聲忽遠忽近。零晨1230,還未見他們回來……這時我想到一首席慕容的山月

「我曾踏月而去

只因你在山中而在今夜訴說著熱淚裡

  猶見你微笑的面容

  叢山黯暗

  我華年已逝

想林中次次春回  依然

會有強健的你

挽我拾級而上

而月色如水  芳草萋迷」

  在帳篷裡伴著孩子們的酣聲,竟不知不覺睡著了。

  白天和夜晚是情敵,白天獻出美麗的黃昏,希望大地不要將它忘記;夜晚在臨走前留下瑰麗的晨曦好讓大地記住。獵人不知昨夜何時回來,一大早個個已收拾好行囊,為什麼他們可以不怎麼睡覺,還能如此般精神抖擻。用過早餐後,禱告完畢,我們除了原來的背包,還多了3個大內胎,準備將所有的背包、獵物綁在內胎上順流而下運送出去,金黃的陽光灑滿整個河谷,我們好像一支滿載而歸的商隊,回程孩子們依舊精力旺盛,不過我們卻快累翻了。


 

【又是春天】

        清新的綠意綴滿山谷,我們在新生的季節到來,可是我卻充滿了予盾與爭扎回去,更直接的說是充滿罪惡感;看見燃燒的垃圾,食物的殘餘在渺無人煙的乾淨溪谷裡,我讓自己成為「順應民情」的人。以前的獵人有嚴謹的狩獵原則,在繁殖的季節是不可以打獵的,剛出生的動物也不可以獵殺,否則會遭遇危險。狩獵的確成為部落裡一些弱勢群體維持生計的方式,我們很希望在這樣的活動裡,可以隨著獵人的腳步找回一些原鄉情懷及老獵人在山野裡狩獵的倫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隨著部落結構的瓦解,這些似乎已被獵物所換取的金錢交易所取代,但確實有些人生計的維持為此。獵人的笑話:「反正動物遲早都會死,到不如就到我的肚子裡!」該怎麼傳承部落裡
對自然的原始智慧?

 
 
 

成年禮之回到世居的所在

 成年禮【回到世居的所在】

 

撰稿:陳彥名老師

 

進入南澳南溪,光影浮動的山群中,在山中腰帶的部落,

千年以前傳遞的,那是紋面,那是山靈的魂魄…….

【與自然共舞】

赤腳的頭目循著古老儀式,聆聽sisiliq(一種鳥)的叫聲,

點燃一襲山火, 泰雅的老獵人背著一張山羊皮,呼喚著金洋的孩子,喚醒了沉靜在心田裡的那雙鷹眼, 再度感受自然,迎向泰雅的挑戰。

Loga!泰雅】

頭目一個一個向畢業生叮嚀在打獵之前要注意安全,並且向每個人說要打到獵物回來,祈福豐收每位畢業生答應頭目要好好照顧自己,在山裡的生活是要細心體會觀察的,以前泰雅的獵人習慣單獨上山設陷阱,不然會把獵物嚇跑,所以真正的泰雅勇士在獵到獵物時要能把握時機處理,更勇猛的獵人還一個人把山豬背下來。

 頭目帶領著六忠流星雨的小蘿蔔頭們走出校園, 學校的孩子興奮地歡送他們"Loga!泰雅"

一部現代的摩托車,喜好奔馳於山林之中的傑出獵人」We-Lang  A-min  帶著三隻獵狗與我們同行,他口中唸唸有詞,因為要訓練一隻較年幼沒有經驗的獵狗識路。獵狗的確是獵人的好夥伴,在曠野的山林中要彼此依偎著。
頭目說狗的牙是有毒的,森林裡的動物就好像人怕蛇般的怕狗!

 說到打獵Lobay就露出如得意頑皮的笑,津津樂道地和大夥分享山芒的嫩莖是可口的野菜,We-Lang則捉一隻螽斯,視如美味地告訴大家這也是上山的食物,看著那隻剛羽化,稚嫩肥美的螽斯,Haya露出看看就好的神情,只有嘉文好像迫不急待地品嚐,其它的人則是不會吧,連這也吃….的表情。    

獵人將芒草的莖取下,約手臂的長度,從頭頂側身用力一丟,大夥驚嘆一聲,那段芒草莖有如弓箭般地射出,還挺遠的。約瑟、家志小試身手,但那芒草好像沒吃早餐似地軟綿綿地墜入前方的溪谷。

小丁不小心踢到一隻」臭青公」,頭目二話不說地往前拖住那條大蛇的尾巴,和Lobay一起手到擒來,高興地說晚上有蛇湯可以喝了,那條蛇知道小命休矣,排出令人難以忍受的腥臭味,著實讓我們退避三舍,泰雅的孩子果真比平地的勇敢,Lobay最喜歡的就是大家捧著蛇的畫面,真的蠻長的,事後問他為何一點也不怕,因為那是條美味且無毒的蛇。據說在打獵時,若遇到要橫越道路的蛇,表示此行會遭危險,或獵不到獵物,就應打道回府,由於這條臭青公原本要橫越馬路的,突然被一大群人嚇到,雖然直接調頭往草堆鑽,還是難逃被捉的命運。

龍葵(Washi)煮湯放涼了之後是退火的好飲料,吃起來有點苦苦的,但苦後回甘,我們當然要替晚餐而努力了,將摘到的野菜放進傳統的藤編蔞子中,通常有頭帶蔞子由女孩子來背負(kili:形狀較圓,空隙較大),而男孩子的是肩帶(doukan:形狀較方,空隙較小或ba:是背木頭用的支架)

 
      鳴向天際的槍響,宣告我們來了……… 

獵人俐落地裝填子彈,通常他們都會在腰際間繫著一個方便拿取子彈、火星的腰包,每發射一次就要重新清槍管,否則會塞住,然後重新裝子彈(用鉛或將鐵絲融化成一顆顆的製成),打山豬(biyai)和飛鼠(yapi)的子彈大小不一樣,小型動物用散彈。

每到一處休息的地方,都會習慣點燃煙霧,一方告訴後面的人已經到了休息的地方,一方面就在旁喝起小酒來….另外在以前交通較不發達時,若獵人在山上打到獵物也會用煙霧來通知山下的妻子,我已經回來了,可以準備好處理獵物的東西。

     頭目告訴我們這是第四次遷移來的地方,可見前方不遠處的平台,想像先人在此生活的光景,一次的大水把這裡的部落沖毀………

  Lobay把月桃的莖在地上打爛,剩下的纖維就可成為綁獵物的繩子,還有葛藤也是常用來當繩子的一種植物。

  以前日據時代所建的吊橋已搖搖欲墜,沿著吊橋下的河谷而行,見一完整獵寮在溪旁,平幽的溪谷緩緩地給人猶如世外桃源的寧靜,在河邊有一個用木頭及網子搭起的柵欄是捕捉毛蟹的陷阱,要在下大雨時毛蟹才會被衝出來,這時就是去撿毛蟹的好時機了。只是因為大量的補捉,毛蟹一年比一年少了…….

 

 

獵人除了要膽大之外,對自然的觀察也是細膩的,在產業道路旁的山壁上不起眼的痕跡是白鼻心的路徑,在山野裡馳騁的原住民獵人其實可以是一個了不起生態學家了,他們和自然相處的經驗在早在百年前日本森丑之助(台灣生蕃調查第一人)就讚譽有佳,只是文化的變遷,生活方式的轉變,讓後來的生活自然地演替成現代的方便,但先人的智慧是否卻就此止步了?

     記得未到11:00就吃中餐了,一股濃郁又熟悉的醃肉味在炙熱的空氣中瀰漫著,用小米醃的生山羌肉是中餐的配菜,加上水煮地瓜,還可以中和一下羌肉的鹹味,頗有嚼勁,以前的人上山就這麼吃的。一鍋加了肉醬的湯麵,孩子們唏唏囌囌地吃著,他們真的有點餓了,還蠻好養的。

贈與山刀我一直認為是給對方至高的榮耀,也是英雄惜英雄的表現。Haya得到了一把We-Lang的山刀,真令人稱羨,他剎有其事地拿著獵野豬刀子和We-Lang 一起留下歷史的見證。We-Lang敘述著獵山豬的經歷,插獵刀的木頭要到深山找非常堅硬的木材製成才行,因為山豬力量大,皮又厚!

We-Lang康慨地帶我們去參觀他捉竹雞的地方,每一陷阱及路線都展了原住民的山野智慧,不是只會做陷阱就可以了,還要知道動物們的習性

    到河邊的營地,我們都有一個同樣的問號???住在河中間呢!好大膽的嚐試,就這麼大辣辣地把外搭在河中因水位下降而出現的沙石灘上,河道的右岸有一條路即是往」仙浪」的路徑,也是第三次遷村居住地方。以前此地有一棵很大的仙浪樹,由於此樹是醫治跌打損傷的好藥材,所以這兒的地名也由此而來,仙浪好像是苦楝,但長老說它不會開花,待查證。看長老一股腦兒地把一撮仙浪葉塞在嘴裡,這樣的聖品,品嚐一下,滋味苦苦的。Lobay的爸爸上次跌傷了,什麼藥都不要吃,就是吃這神奇的仙浪給醫好的。

       慕凡和家志的爸爸告訴我們有一種植物的莖剖開來,中間白白的部分就像保麗龍般,以前是女孩子取來當飾品項鍊的裝飾。」蓪草」以前從書上看到的資料是一種用來紙張的材料,光從書上看來看去總連貫不起來,經由他們努力地又敲又打的講解,孩子們都全神貫注地看著,這可比看植物鑑有趣多了,慕凡也觀察到它的葉子像木瓜。

頭目熟練地講解補捉山豬的陷阱,綁鐵絲的木頭是九穹木要插的很深,在架設時也要小心握好木頭,以免反彈,勾住鐵絲後要放兩片木板,      要靠緊平放,然後用土堆蓋住最後抓些枯葉掩飾,否則山豬會知道,牠是看得懂的。這裡以前有種地瓜所以是山豬行經的路線,但這麼多人在這鑽來鑽去,山豬大概很久以後才會再來了,We-Lang說還要兩個月。

【鐵漢柔情】

村裡的人把最好的營地讓給我們幾個女生及孩子,把砍來的芒草及月桃葉細細的鋪好再加上軍毯,在山裡可以有這樣的床應是極豪華的了,他們貼心的照顧讓我們的心頭暖暖的,也希望我們金洋的孩子大了也是這樣……

【白米酒,我愛你】

沒有人能夠比你強,我為你痴迷,我為你瘋狂……

     伴著山中潺潺流水,不用酒,心也因這祥和的氣息而微醺,閃亮的溪水裡有祖先的血汗,水裡的倒影藏著祖先的靈魂。兩百年前印地安酋長給白人一席感人的宣言,希望後代的子孫都能好好地愛這片土地,就像愛自己的母親一樣。看著筒子裡被電回來的魚,23個孩子偷偷地把一息尚存的小小魚偷運放生,原本這條溪的上游應是有很多苦花的,但因大量電魚的關係,數量微乎其微。7/1就要正式封溪了,但這個上對下所執行的政策,要如何讓金洋村的人民接受,南澳南溪是否會變成達娜依谷溪第二呢?有時學校教育所倡導的信念對實際的生活有所衝突時,對於孩子也是一個衝突,該相信什麼?

 「以前在吃飯時是沒有碗裝的,待小米煮好後,會將小米抹在鍋邊,大夥兒要坐在大鍋前面將界線分好,用手刮面前鍋邊的小米,每個人吃的範圍不可以超過與肩同寬的界線….」頭目述說著古老的生活方式,小米是以前原住民的主食,小米和米的比例是2:1,在烹煮的過程中,要隨時攪動以免底下的粘鍋而燒焦,頭目緩緩地示範攪小米的動作,對於這群活潑跳來跳去的孩子,煮好小米的確是一個耐力大考驗,也許以後可以考慮一下煮好小米是畢業前的一個重要技能。底下的灶是用三顆石頭穩穩地立在那,我們的鍋可是安全地在灶上,平地人幾乎不會用這樣的方式煮大鍋菜。

 

Yabi的毛燒掉後,每隻都像烤乳豬,其中有一隻母的Yabi,很擔心剖出還未出生的小yabi。處理yabi的程序和一般的動物沒什麼不同,要把所有的內臟取出,至於精華的部分就在腸子,山林中的飛鼠會吃到一百多種的植物,有些甚至是珍貴的藥草,所以原住民都視此為強壯身體的珍寶,尤其對胃很好。當然腸子部分有大便的地方要拿掉,再把胃裡還未消化的一堆青綠色的食糜混在腸子堆裡加些鹽巴充分攪拌,再細緻一些的會加些香油,細蔥花,消除些腥味。

以前打獵的規矩很嚴格,不可以到別人的獵場打獵,在動物繁殖的季節不能打,還未長大的動物也不能打,若違返了是會遭橫禍的,但似乎南澳族群並沒有如此。     

我們的晚餐很豐盛,果真是大」魚」大」肉」,山珍美味,山羌肉、飛鼠、魚、蛇湯….唯一的一道菜就是在路旁採的Washi,看著每個孩子拉著一條條綠綠的飛鼠腸子吞進嘴裡,真佩服他們敢於嚐試的勇氣。我們還遇到兩位從外地來釣魚的人,雖然我們熱情地邀請他們與我們共進晚餐,但他們似乎看見如此道地的」野食」而急忙告退。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喝完好喝的綠豆湯,吃完小朋友的烤肉,這時最適合躺著,體會謬爾所說的溪水從心穿過,而非從旁流過,沁涼的夏夜,讓慕凡想送老師明月,真是不愧是浪漫王子!男孩們等待著去打獵,但月光太亮了,獵人們也在等待動物活動的時刻,一直到晚上9點多我們才動身出發,就此兵分兩路,We-lang帶自己的兒子左側較陡峭的路,原本以為我們會在細密的叢林裡鑽行,但因這次有小朋友的關係,所以約瑟的爸爸帶我們走河道的路,家志、嘉文、約瑟、偉誠、慕凡、康康、還有凱倫,加上Haya,一行人浩浩蕩蕩地跟隨著獵人的腳步,靜默的獵人沈穩地整理槍具,小毛頭們吱吱喳喳地難掩興奮之情,一起追逐風,追逐夢中的渴望……..  

剛尋找飛鼠眼睛的我們,常把依稀在樹間的星星或反光的蟲誤以為是飛鼠眼睛,七八束光飛梭在叢林間,是否可以就此尋找出對失落文化的連結,讓下一代的學習更淵遠流長。

  貓頭鷹在童話故事裡常扮演智者,在活生生的山林裡是弱肉強食的主角,我們看到一隻貓頭鷹目不轉睛地和我們對看,獵人說看到貓頭鷹就很難打到飛鼠了,而且不能打牠們,古時的原住民就有自然永續的保育觀念,對於自己不需要的不獵取,同時也尊重自然的生態循環。

  在漆黑的溪谷裡行走,由於多日沒有滂沱大雨,所以水流平緩,較有經驗的家志就敢自己一個人在溪床上跳來跳去走自己的路,但我們所有的人都要在獵人的後頭,因為他有拿槍,走在最前面可以防止槍不小心走火時誤傷他人。    

 

 

將近快11點,約瑟的爸爸叫大夥兒在大石上休息,他要上去看陷阱,於是就帶著家志前往,我也尾隨於後,遇到了不少困難地形,在濕滑的溪谷中攀爬,只能靠著些許的支撐點上攀,約瑟的爸爸不時叫家志要好好照顧我,以免我受傷了,他沒有一點的害怕,告訴我這麼陡的路是山羊會走的,靜靜地看著個子小小的他,想起他告訴我會把我放在心上,遙望天際的月光,孩子的心如此的純淨。

    突然間只見約瑟的爸爸舉槍輕道,「看這次有沒有運氣了!」,巨烈的槍聲伴著濃煙,一隻諾大的飛鼠像布一樣地從樹上掉下來,掉在我們前面約4公尺的山壁上,大家頓時間都愣在那,看著還在努力往上爬的棕色飛鼠,剎時我想衝上去,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在作祟,獵人喚家志爬上去將那隻奮力求生的飛鼠捉下,但也慢了一步,牠己經像毫無受傷地樣子再度爬上枝頭,這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我們看到了在樹上活生生正在攀爬的Yabi。孩子們雪亮的眼,也再度看到了在黑鬱的樹叢裡有一雙像北極星般的眼,是古老傳說的應驗嗎?一開始遇上了貓頭鷹,而且還兩隻,我們始終沒有打到飛鼠。12點多了吧!覺得又累又悃,泰雅的孩子真是精力旺盛的一群,沒有吵著要回去,沒有吵著喊累…..霧是雲的腳,瞥見前方山頭,起了變化,約瑟的爸爸還興緻猶存,但紅色的火藥不見了,該是我們回去的時候。

  金黃色的晨曦把大地喚醒,在整裝回學校前,頭目叫所有的小朋友集合,希望小朋友畢業後能夠好好的照顧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要好好尊敬長輩 。雖然我聽不懂泰雅語,但是見到七十幾歲的老頭目對孩子們真心的分享,還光著腳陪孩子們走過這段特別的旅程,心中的悸動是複雜的,因為這樣的珍貴又真誠的傳承,不知會在這個文化中如何延續而不會成為一種形式,因為現在部落的新一代已經不同了,文化消失在文明中…….

 
大概全台灣沒有一個學校的畢業典禮能像我們這樣,
    
       快要開始前的兩個小時,
        
               小朋友和校長、老師們都還在溪邊玩水、休息...
 
 

神祕湖

 

 

拍攝者:陳彥名

神秘湖自然保護區民國 81 3 12 成立。湖長 200 公尺、湖寬 100 公尺,湖面水質清澈可見水鴨、螃蟹等及豐富的水生植物。周圍景色優美,此地動植物生態良好,時而可見山羌、羊、松鼠等動物在此出沒,
區內並保有東亞黑三稜、微齒眼子菜等稀有植物。湖泊演替、沼澤植物與森林消長的生態現象,有學術研究和保存的價值, 為一處天然的生態教室, 湖水向南開口,經澳花溪,注入和平溪。

             

 

在往神秘湖的途中會經過八戒營地,這個門牌也是八戒自己刻的,四周的建材是用柳杉蓋的。

在溪流裡可以撈到如米粒般大小的珍珠「蛤蜊」

 

 

西施花的樣子很像杜鵑

在石壁上如母指小的豆蘭

       

        

 

 

走在神秘湖的步道里,若你仔細看,總會有許多的驚豔,一般人都不知道原來這裡還有許多美麗的蘭花。

 

 

神祕湖出水口附近之水道;圖中可見湖水呈高度優養化,由湖水向後方樹林沿線之植群可區分出挺水植物、高草區、灌叢及森林之演替序列,顯示此湖已到湖泊演替之晚期。

林務局在這裡種植的檜木

 

 

原有的棧道已經腐朽,替這裡的濕潤留下見證。

金洋社區

          

            

            

以撒﹝泰雅人名﹞烏婭﹝阿嬤﹞背著 Gili (竹簍)說:「歡迎來到金洋部落」

青山綠水、山巒層層,楓香飄逸林間,蜿蜒流水,時而湍急,時而平緩,魚蟹悠遊其中。金洋村,是個世外桃源的好地方,也是神秘湖的入口。

       

              

南澳南溪是毛蟹的故鄉,小時候四、五月的梅雨季晚上可以看到成年的毛蟹們一群一群的從上遊走到下游產卵,村裡的人半夜出來的時候還會不小心在馬路上踢到毛蟹,但是由於大量的捕捉,已經快要瀕臨絕種了。

金洋路兩旁住家狹小,民國國 57年左右由政府興建90戶國宅,每住戶約12坪。因近年來,子女漸漸長大成人,使得居住場所早已不夠居住。

金洋村位於南澳南溪旁,距離南澳約 12公里,由兩個泰雅聚落組成,現在分居博愛路及金洋路 。 

      

 

 

        

              

現在的樣子

屋旁的大樹上有一個小小的樹屋,是小朋友童年的回憶,但她的生命因為社區再造工程白白的水泥圍牆而成為記憶。

Wilan的家是部落裡溫馨的日式建築,是他爸爸和朋友在二十年前蓋的。

                

              

泰雅們在溪旁蓋的「打達」(工寮),在深山裡是獵人休息處理獵物的地方

伊沙默橋的由來:Wilan Udas( 阿公 )
「伊沙默」

     

       

       

      

基督教長老教會

活動中心

真耶穌教會

涼亭

                                                 

到金洋社區散散步

泰雅風情

       

      

小米的採收

小米採收的喜悅

       

         

香菇是泰雅族人的高經濟作物之一

泰雅婦女跳著傳統舞蹈

       

               

這樣日式的建築物,令人回憶起部落在日本殖民台灣的當時,為了防止山地原住民的判亂,讓原住民的習俗中斷許久,直到現在大部份的原住民己遺忘了原鄉的哀愁 , 文明的入侵已埋沒了祖先的腳步 , 再也無法在山林中撇見昔日的勇士,山林的智慧逐漸被文明所消蝕…..

泰雅的傳統美食是很健康,營養的。兩個可愛的孩子拿著熱騰騰的香蕉飯正要享受美食。吃法真的跟香蕉一樣,糯米和香蕉和成香香軟軟的內餡,外面也由香蕉葉包裹著。傳統的紋面也是鮮明而特殊的。